第172章 白莲教大起义(1)(1 / 2)

嘉庆,这位见证“康乾盛世”由盛转衰的帝王,甫一继位,便迎面遭遇了清朝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——川楚白莲教大起义。

“川”即四川,“楚”指代湖北,“白莲教”乃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教派。

该教派惯于吸纳穷苦民众,通过洗脑蛊惑人心,使其加入教会。

教主宣称是弥勒佛与观世音转世,来拯救广大穷苦人民出水火。

还宣称凡是入会教徒,按照教会教义进行修炼,可达到刀枪不入的境界,

死后可上天堂享受凡间的供奉,说白了就是给穷苦人画大饼。

入会先把你家的财产交出来,让教主进行再分配。

活着受罪,死了享福,这些骗人的鬼话当时就有人相信。

“……”

白莲教的出现可追溯到东晋时期,自从白莲教问世后,各代朝廷就没安生过,皆把白莲教视为邪教,严厉打击。

比如元末红巾军起义,就是动静比较大的起义。

元朝末年,白莲教首领韩山童、刘福通以“明王出世”(隐喻弥勒降世)为口号,

宣称“石人一只眼,挑动黄河天下反”,于1351年发动了红巾军起义。

起义军头裹红巾,依托白莲教组织迅速蔓延,朱元璋最初属红巾军分支。

还有唐赛儿起义,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山东唐赛儿发动起义。

唐赛儿起义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,虽然其中很多是明教徒,但也被认为是白莲教起义。

再如徐鸿儒起义,天启二年(1622年)五月,徐鸿儒在河北景州、蕲州和山东郓城一带,组织白莲教起义。

到乾隆晚期、嘉庆继位之后,川楚白莲教大起义的爆发,成为了清朝规模最大的贫苦人起义。

此次起义主要集中于湖北、四川、陕西三省,斗争区域更是遍及湖北、四川、陕西、河南、甘肃五省。

川楚白莲教起义于嘉庆元年(1796 年)正月爆发,直至嘉庆九年(1804 年)九月,起义军才被清军陆续击破,起义宣告平定,前后历时九年。

那么,嘉庆刚上台,川楚一带缘何会爆发如此大规模的起义呢?

其主要根源在于乾隆后期,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,朝廷可供给的土地却极为有限,

且权贵们大量兼并土地,致使众多贫苦农民,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,沦为了流民。

这些流民为求生存,四处寻觅安身之所,最终发现,在川楚陕交界的南山和巴山老林区,适合他们谋生。

此地有大片原始森林,荒地众多,尽管土壤贫瘠、气候恶劣,但勉强能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。

于是,各地流民们纷纷向这片区域聚集,他们搭建帐篷栖身,

或为地主耕种土地,或受雇于木箱厂、铁厂、纸厂,凭借微薄的工钱,艰难度日。

随着时间推移,流民数量与日俱增,生存条件愈发恶劣。

特别是这片贫瘠土地上,一些资源不可再生,致使人们逐渐陷入饥寒交迫的绝境。

此时,白莲教嗅到了机会,在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。

白莲教宣扬穷人互帮互助,倡导“有饭同食,有钱同花,身无分文亦可走遍天下”的理论,

强调教中信徒皆为兄弟姐妹,人人平等。

这种极具吸引力的宣传,使得白莲教教派迅速壮大,教众扩充至十万之众。

地方官府察觉到不对劲,警惕之心顿起。

倘若此时官府能够妥善引导或设法解散教众,或许不至于引发日后大规模的造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