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才能解决运输粮食问题呢?
“大帅!当地的驯象师带到了!”参将的声音在风雪中如救命福音传来。
福康安放眼望去,只见十几个皮肤黝黑的汉子,正牵着十几匹体型庞大的亚洲象,
在风雪中缓缓走来。象鼻在空气中不停地摆动着,发出低沉而洪亮的吼声,震得周围的积雪簌簌落下。
“大帅,这些畜生能驮动三百斤的粮草和兵甲?”福康安微微皱眉,眼中满是怀疑地打量着这些庞然大物。
为首的驯象师扎西恭敬地躬身说道:“大人,我们世代都在这雪山与丛林间穿行,
这些大象可都是得力帮手,它们驮着货物,在悬崖峭壁上如履平地。
不过大象需要驯服,它们脾气很暴躁。”
就在这时,一阵爽朗的笑声从队伍后方传来。“驯服畜生?这事我海兰察最在行!”
只见海兰察一把拨开人群,迈着大步,径直走到一头暴躁的公象面前。
这头名叫“巴图”的大象,此时正怒气冲冲地用象鼻不断地抽打着地面,象牙上还沾着不久前撞断的树桩渣子,可见它的脾气有多么暴躁。
海兰察微微一笑,解下腰间的酒囊,猛地灌了一口烈酒,然后将剩余的酒水,“扑”的一声泼向了大象。
大象被酒精刺激得勃然大怒,它长鼻一甩,如同一根钢鞭般朝着海兰察横扫过来。
海兰察丝毫不惧,身形一闪,如同一只敏捷的猎豹,巧妙地抓住象鼻,然后借力一跃,竟直接跨上了象背。
大象顿时疯狂地甩动身躯,想要将这个不速之客甩下来,
可是海兰察就像一颗钉子一样,死死地钉在上面,
他一手紧紧地揪住象耳,一手拔出腰间的长刀,在大象耳边发出一声怒吼,那声音仿佛发自战神之口。
“巴图”被海兰察这股凶猛的气势给震慑住了,渐渐地停止了挣扎。
海兰察趁机轻轻地抚摸着它的脖颈,嘴里还喃喃低语着,仿佛在和大象说着什么贴心的话。
片刻之后,这头原本桀骜不驯、不可一世的巨兽,竟然温顺地低下了头,仿佛是一个被驯服的孩子。
“好!”福康安忍不住大声拍手叫好,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,“全军听令,即刻改装象鞍,筹备粮草!”
三日后,清军的队伍中出现了一支奇特的象兵部队。
每头大象都背负着特制的木质鞍架,上面堆满了粮草和兵器。
象背上还端坐着三名全副武装的清兵,他们神情严肃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。
在海兰察的带领下,象群迈着沉稳的步伐,沿着陡峭的山道缓缓前行。
当队伍行至最险峻的“鬼见愁”路段时,突然,一场可怕的雪崩降临了。
巨大的雪块从山顶上呼啸着奔腾而下,如同万马奔腾,清军士兵们顿时乱作一团,恐惧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开来。
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海兰察骑着巴图毫不犹豫地冲在了最前面,他挥舞着手中的长刀,奋力劈开迎面而来的雪浪,
用大象庞大而坚实的身躯,为身后的队伍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。
他大声呼喊着:“大家不要慌,跟着象群走!”士兵们原本慌乱的心渐渐安定下来。
然而,狡猾的廓尔喀首领也没闲着,他们利用对地形的熟悉,于山间险要之处设下了埋伏。
当清军行至山谷狭窄处时,廓尔喀士兵们突然从高处投掷下巨石,箭矢如同雨点般朝着清军袭来。
刹那间,喊杀声、惨叫声交织在一起,清军顿时陷入了一片混乱。
更糟糕的是,东南亚那复杂的丛林环境,让清军吃尽了苦头。
福康安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他冷静地分析了战场形势,果断地调整战术。
随后,他采用小股部队分散推进的方式,巧妙地避免了大规模部队在丛林中行动不便的问题。
海兰察则带领着骑兵,在丛林中如幽灵般灵活穿插,他们敏锐地寻找着敌军的薄弱环节,然后给予致命的一击,让廓尔喀军队防不胜防。
经过五天五夜的艰难跋涉,清军终于成功地翻过了喜马拉雅山,如同神兵天降一般,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了廓尔喀境内。
经过数月的艰苦战斗,清军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战术,接连攻克了廓尔喀的多座城池,一路势如破竹,直逼其首都阳布。
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八月,廓尔喀国王以及摄政王,意识到大势已去,被迫遣使乞降。
使者表示向清朝称臣,承诺从今以后永不侵犯藏境,并定期向清朝进贡。至此,第二次征战廓尔喀以清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。
这场跨越雪域高原与异国丛林的远征,成为了中国军事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,
乾隆终章一战,最终圆满划上了句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