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拉氏皇后究竟是对谁不满意呢?史书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,毕竟这事十分不光彩,乾隆也不会让史官记载。
不过,我们通过一些蛛丝马迹,还是能够察觉到帝后之间早已出现了裂痕…
咱们往前捋捋这件事,在南巡初期,乾隆帝与那拉氏皇后表面上看起来关系十分融洽。
闰二月十八日之前,乾隆帝还特意为那拉氏皇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 48 岁生日庆典。
庆典当日,宫中张灯结彩,珍馐美馔摆满了一桌又一桌,歌舞升平,热闹非凡。
乾隆帝与那拉氏皇后一同端坐在主位,接受群臣的朝贺,夫妻二人举止间相敬如宾,尽显皇家的恩爱和谐。
然而,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之下,实则早已暗流涌动。
第四次南巡闰二月十八日这一天,当船行至杭州时,断发的念头在那拉氏脑海中,始终挥之不去。
“男人都不是好东西,吃着锅里占着碗,我受够了!”那拉氏试图把心中怒火压制下去,无奈,嫉妒之火无法熄灭,这一天成了那拉皇后命运的转折点。
此时乾隆毫无觉察,上午,乾隆与那拉皇后先是一同用膳,之后又携手漫步,巡游杭州的旖旎风光。
杭州,这座素有“人间天堂”美誉的城市,充满了诗意与浪漫,本应是帝后二人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,却不想,最终成了他们关系破裂的伤心之地。
有人说男人是粗线条性格,女人是感性动物,尤其是满腹心事的那拉氏,更是敏感万分。
在携那拉氏皇后巡游西湖和断桥时,乾隆帝触景生情,不由回忆起十年前与富察氏游玩的情景,
尽管富察皇后已离世多年,但乾隆帝对她的思念却从未有过丝毫消减。
此情此景,念及富察皇后的柔情蜜意,乾隆帝情不自禁地赋诗一首,其中“岂必新琴终不及,究输旧剑久相投”这两句诗,宛如一把锐利的匕首,直直地刺痛了那拉氏皇后的心。
那拉氏皇后顿时意识到,在乾隆帝的心中,自己始终无法取代富察皇后的位置,
自己不过是富察皇后的一个影子罢了,乾隆帝平日里对她的宠爱,也不过是一种虚幻的表象。
这种情感上的巨大落差,让那拉氏皇后内心压抑已久的愤怒与绝望,如火山喷发般爆发。
她本就性格刚烈、心高气傲,多年来在宫廷的复杂环境中,她一直努力扮演好皇后的角色,
渴望能够赢得乾隆帝的真心相待,然而,却始终未能如愿。
而此时,乾隆帝公然表达对富察皇后的深切思念,无疑狠狠撕碎了那拉氏的自尊心。
古代民间女人被丈夫冷淡都没办法,宫中的女人,哪怕是皇后她又能如何呢?
断然不会出现晚清溥仪皇后与溥仪闹离婚之事,那拉氏皇后要发泄愤怒,选择断发诅咒乾隆,成了唯一发泄怒火的方式。
假如乾隆及时安慰那拉氏,我估计她也不会失去理智。
然而,压垮那拉氏最后一棵稻草,是乾隆册封令妃为皇贵妃这件事,并让她统领后宫。
平日里,乾隆对令贵妃魏佳氏宠爱有加,就在南巡前一天,乾隆帝封令妃为皇贵妃,那拉氏随之崩溃,气的将谕旨撕成了碎片。
皇贵妃这个身份,地位仅次于皇后,这让那拉氏皇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。
为了维护自己和儿子在宫中的地位,那拉氏在极度的悲愤与无奈之下,试图通过断发来阻止乾隆帝的这一决定。
却万万没想到,她的这一行为彻底激怒了乾隆帝,将自己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。
“……”
那拉氏皇后断发的举动,在乾隆帝和皇太后眼中,无疑是对自己和母后一种恶毒诅咒与公然冒犯,是对宫廷规矩和满族文化传统的严重挑战。
乾隆帝顿时龙颜大怒,当场便严厉斥责那拉氏皇后,随后即刻下旨,令驸马福隆安率领护卫,护送那拉氏皇后先行回京“养病”,并对外宣称皇后突然犯了失心疯。
与其说是护送,不如说是押送,那拉氏皇后被遣送回京后,等待她的是无尽的凄凉与绝望。
乾隆回京后,马上下令收回那拉氏的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妃共四份册宝(这可是象征身份的金册金印),
这几乎等同于剥夺了她所有的封号与特权,仅仅保留了“皇后”这个空有名头(虽未正式废后,但实则已毫无实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