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平定西北之乱(2 / 2)

他暗中与沙俄勾结,大量囤积粮草,厉兵秣马,蠢蠢欲动,不断侵扰大清边境,西北大地战云密布,

由此引发了雍正时期的第二次大规模平乱——清平噶尔丹策零之战。

清雍正五年(1727 年),噶尔丹策零率军,频繁在大清周边地区制造事端。

雍正帝深知,若放任噶尔丹策零发展,必将成为蒙古乃至中原的心腹大患,遂决定以武力平定准噶尔之乱,扞卫边疆安宁。

雍正七年(1729 年),清廷精心部署,任命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,率领西路军进驻新疆巴里坤。

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,率领北路军进驻科布多,形成对噶尔丹策零势力的钳形攻势。

然而,噶尔丹策零狡黠多谋,他先派出精锐骑兵突袭科舍图,一场激烈的驼马牲畜争夺战爆发。

在清军总兵樊廷等将领的拼死抵抗下,才艰难地击退叛军,但此次突袭给清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,也打乱了清军的作战部署。

初战受挫后,噶尔丹策零又使出“诱至邀击”的计策,将矛头对准了北路清军相对薄弱的防御。

雍正九年六月,傅尔丹不慎轻信噶尔丹策零放出的假情报,贸然率领大军深入和通泊。

清军进入峡谷,傅尔丹在马上看到两边山势陡峭,山谷深处隐隐透着凶险之气,他大叫一声危险!

刚要下令撤出峡谷,可是晚了一步,耳边只听号炮声响“咚!咚!咚!”

刹那间,山谷中杀声震天,准噶尔三万骑兵如潮水般涌出,将清军重重包围。

箭矢如雨点般密集地射向清军,战场上硝烟弥漫,血肉横飞,清军死伤惨重。

傅尔丹率众拼死往外冲,最终,仅有两千残兵侥幸逃回科布多,北路清军遭受重创。

岳钟琪得知北路军的危局后,心急如焚,当机立断下达冒险命令:

“传令下去,全军直取乌鲁木齐!噶尔丹策零若回师救援,北路之危自解!”

清军行动迅速,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乌鲁木齐,噶尔丹策零果然急忙回师。

但可惜的是,因副将行动迟缓,贻误战机,清军未能乘胜扩大战果。

战场上的不利局面,让朝堂之上弹劾岳钟琪的奏章如雪花般纷至沓来。

鄂尔泰上书弹劾岳钟琪“攻敌不速,用人失察”,这彻底激怒了雍正帝,“着令岳钟琪速速回京,”

副将军张广泗接替岳钟琪的宁远大将军职务,负责西北军务。

养心殿内,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,雍正帝目光冰冷,厉声质问:“岳钟琪,你可知罪?”

岳钟琪面色凝重,摘下顶戴花翎,重重地磕头触地,声音中满是愧疚:“臣有罪!未能大获全胜,愿以死谢罪!”

最终,岳钟琪被革职下狱,兵部甚至议定“斩立决”。

不过,雍正帝念及岳钟琪昔日战功,提笔将“立决”改为“监候”,长叹道:

“朕并非不明事理,只是西北战局未平,此举实在是为震慑人心啊……”

事实上,在这场战役中,岳钟琪采取的分兵防御策略,使得清军兵力分散,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,这无疑给了噶尔丹策零可乘之机。

而且在具体战役的指挥与决策上,岳钟琪也未能达到雍正帝的预期,致使清军在战争初期陷入被动,遭受挫折。

战事继续推进,雍正十年(1732 年),噶尔丹策零再次率军东进,直抵杭爱山下,突袭额驸策凌部落。

策凌临危不惧,率领军队奋勇反击,在额尔德尼昭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。

额驸凭借出色的指挥,以及清军顽强的战斗意志,清军在此战中大败准军,给噶尔丹策零以沉重打击。

经此惨败,噶尔丹策零元气大伤,再也无力挑起大规模战事。

雍正十二年(1734 年),他无奈遣使求和,清军也顺势停止进剿,这场持续数年的西北战事终于暂时落下帷幕。

雍正朝的这两次西北用兵,深刻地影响了清朝的边疆格局与政治走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