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6章 捡臭鱼,开江了(1 / 2)

就这样呆了几天,刘红军就呆不住了,

原因是,所有人都在忙,刚开始的时候,无论他溜达到哪,遇到谁,都会停下手里的活,跟他唠上几句,

但几天以后,无论碰到谁,最多也就是打个招呼,实在跟他扯不起,忙着干活呢,

刘红军站那,跟人唠起没完,都耽误人家干活。

甚至去检查站,都被谢志强撵回来了。用谢志强的话说就是,你可别上这来给我们捣乱了,什么忙帮不上不说,还得抽出两个人陪你唠嗑。

当然了,要是给送好吃的,还是欢迎的。

到最后没办法,刘红军只能加入了张婶和李婶的队伍。去泡子边捡臭鱼。

这种活动,在东北的农村,每年开春都有。

而且在当时这个年代,几乎是家家都会捡。

每年的冬天,大泡子里面,都会因为缺氧而闷死很多的鱼。这种鱼在冰没有化开的时候,都是贴在冰下的,

当冰化开了鱼,也就飘在了水面。而且能被闷死的,一般都是大鱼。十几斤的都是小的,二三十斤都正常。

捡臭鱼也是个技术活儿,并不是所有的死鱼拿回来都能吃,腐烂变质,大劲儿的,已经明显出现打鼻子的臭味了,那种就不能吃了,容易把人吃坏了,

要挑选刚从冰下飘上来,时间不长的鱼,由于在水里,还有冰在上面,如果不暴露在空气当中,缺少氧气,温度还低的情况,鱼是不容易变质腐烂的,

一旦暴露在空气当中,很快就会变质,发烂,这个时候再吃,就容易把人吃坏了,

捡臭鱼就是挑选漂在水面上时间最短的那种,尽量的保持新鲜程度,

首先就是鱼眼睛,如果塌进去了,灰蒙蒙的,那肯定是不行了,

其次就是鱼肚子,不能鼓,如果肚子鼓鼓的,证明里边有气体了,也不能吃了,

摸上去鱼肉要紧实,如果用手一摸或者用木棍一怼,已经发软了,那这鱼也不能吃,

刘红军对这事儿也不是特别懂,于是跟着张婶和李婶身后边干边学。

按理说,刘红军家是不缺这些鱼和肉的,但问题是,这玩意确实是跟新鲜的鱼不一样的香味,

怎么说呢?不能说是有多么的好吃,只能说是比较有特色而已。

每家也捡不多,捡个三条五条的就够吃了,这种鱼,捡回来就得收拾着做熟了,毕竟已经在腐烂和不腐烂边缘徘徊了,可能你稍一不留神,它就腐烂了,

之所以能用到刘红军帮忙,是因为张婶和李婶,不仅捡上几条好的回来吃,

把那些已经腐烂的,也都捞上岸边,让刘红军,套上大黑,大青,用二大车拉回了屯子,放在了她们两家的老院子里,

院子里边摆的满满的一层臭鱼,这都是两个老太太准备晾干了,喂鸡,鸭,鹅的,

刘国强和吴家良他们两家,这些年就没养过这玩意儿,毕竟家里边唯一的一个女人就是小兰,而且还是个小孩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