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1章 万元户扔在窗户下(1 / 2)

正月初七是“人日子”,在东北,一直有着,一鸡,二鸭,猫三,狗四,猪五,羊六,人七,马八,九果,十菜的说法,

就是正月初一,一直到正月初十,每一天相对应着某一种动物或者蔬菜,据说天气的好坏,能影响对应动物,或者蔬菜一年的气运,

正月初七这天属于“人日”,分初七,十七,二十七,分别对应着少年,中年,老年,在这三天都要吃面条,

初七这天吃面条,是缠住小孩的脚脖,让小孩顺顺利利的成长,避免中途夭折,这年代,孩子夭折的不下少数,

十七这天,吃面条,是为了让中年人在这一年当中,什么事情,都是顺顺利利的,

二十七这天,吃面条,是为了缠住老年人的腿,留住岁月的步伐,让老年人健康长寿,

总之,面条是顺利长寿的象征。

手擀面,也叫过水面条,讲究点的说法,也可以叫打卤面。

面条虽然简单,但也是讲究和面的手法,面活的好坏,决定了这面条是否筋道,表面是否光滑,直接影响了口感,刀工要求虽然并不是很高,但也讲究一个粗细均匀。

卤子才是打卤面的灵魂,虽然不像天津和北京那里,吃面有那么多讲究,四个菜码,还有四个炒菜,

但卤子也显得极为重要,一般讲究的就是一个就地取材,家庭不好的,或者着急吃的,面条擀好了,倒上点酱油,或者放里点大酱,

也能当卤子,吃的也挺香,讲究点的,黄花菜,木耳,肉丝打出来的卤子也非常鲜美,

像韭菜鸡蛋的,尖椒肉丝的,纯肉末勾芡的,茄子丝儿,豆角丝,都能用来打卤子,

最能代表东北特色的,应该就是咸黄瓜肉沫,东北酱缸里腌的咸黄瓜,捞出来,用水清洗掉表面的酱,切成小块或者碎沫,用肉丝或者肉沫,搭配着一起来打卤子,

里面有酱香,黄瓜的清香,还有肉的香味混合在一起,拌在煮好的面条里,吃上一口,给县太爷都不换,

刘红军家当然也不例外,虽然没有孩子,但面条肯定要吃的,打了两样卤子,尖椒肉丝的,还有咸黄瓜肉末,

尖椒肉丝不放那么多,盐口味偏淡一些,咸黄瓜肉沫,即使不放盐,口味也很重,

口轻的吃点尖椒肉丝,口重的,喜欢这个味道的,就拌点咸黄瓜肉沫,个人口味不一样,吃出来的东西也就不一样,

东北人吃打卤面,几乎没有细嚼慢咽的,即使有,也是很少一部分人,大部分人都是狼吞虎咽,吃的不仅快,就是看着的人,都跟着香,

这可能也跟东北的地理位置有关吧,平常日子,还真就没有那么多时间,坐在那细嚼慢咽的品滋味,都是三口并两口,狼吞虎咽的吃完。该忙什么忙什么了。

反正刘红军一家,基本都是这样子,这顿面条吃的,大家肚子也都撑的溜圆,小兰,韩梅,王寡妇,肚子里的孩子都像长了一个月似的,

吃完饭了,桌子什么都收拾完了,刘红军才想起昨天的包,昨天晚上模模糊糊的,也没来得及去整它,于是抬头对小兰说:“小兰,昨天王哥给你那个兜子和包呢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