匕首出鞘,寒光一闪,几乎在同一瞬间,两人的手腕轻轻一抹,鲜血如细流般涌出,滴落在精致的酒杯之中,将清冽的酒液染上了一抹触目惊心的红。那血,不仅是誓言的见证,更是对未来无畏挑战的宣告。
血滴汇聚,酒色渐变,两杯承载着信念与决心的血酒静静置于案上,仿佛凝聚了天地间最深沉的力量。
萧瑾言与褚良辰缓缓起身,目光交汇,无需多言,一切尽在不言中。他们端起酒杯,那酒,似乎比任何时候都要醇厚,每一滴都重若千钧。
“讨伐无道,诛杀暴君,拥立明主,再造乾坤!”二人的声音在夜空中炸响,如同惊雷,激荡着每一寸空气,也激荡着彼此的灵魂。
说完,他们不约而同地仰起头,一饮而尽。那血酒滑过喉咙,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热烈与决绝,仿佛将他们的意志与力量,在这一刻彻底融合。杯落,声响清脆,如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。
十日后,大宋朝堂,乾阳殿。
阳光透过云层,斑驳地洒在琉璃瓦上,为这庄严的宫殿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。
天气确实不错,微风不燥,鸟语花香,似乎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胜利的前兆。
刘坤坐在龙椅上,身着一袭精致的龙袍,那金黄色的丝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。
然而,在这份辉煌之下,他的神色却显得格外疲惫,眼眶微红,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黯淡,那是昨晚纵情声色、玩女人过度的痕迹。
大殿之内,文武百官身着朝服,或站或立,神情各异,但无一不透露着对这位君王的敬畏与期待。他们静静地等待着,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,只待刘坤的一句话,便能掀起朝堂上的波澜。
“诸位爱卿,有本上奏,无本退朝。”
刘坤的声音略显沙哑,不耐烦的情绪溢于言表,显然,他此刻的心思并不在这繁琐的朝政之上。
然而,就在这句话即将消散于空气之时,殿外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的呼喊:“青州大捷!”
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如同春日里的一声惊雷,瞬间打破了大殿内的沉闷与压抑。
刘坤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,疲惫之色瞬间被一扫而空,他猛地坐直了身子,声音也变得有力起来:“快传!来人,青州那边战事如何?”
不一会儿,一个风尘仆仆的将士冲进大殿,膝盖一曲,重重地跪在了冰冷的石板上,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自豪:“恭喜陛下,青州大捷!”
刘坤迫不及待地追问道:“快!速速道来,青州如何打了这场胜仗?”
那将士深吸一口气,稳定了情绪,这才缓缓开口:“陛下,齐国公萧成率领大军,以少胜多,巧施妙计,成功歼灭了北魏十万兵马,更是生擒了对方主帅拓跋懋,青州之战,我大宋全胜!”
此言一出,整个大殿瞬间沸腾了。文武百官纷纷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有的惊叹于萧成的军事才能,有的则开始展望这场胜利对帝国未来的深远影响。
在那烽火连天、战鼓不息的年代,青州之地,一场关乎大宋国运的战役终于落下了帷幕。硝烟渐渐散去,战场的残酷与悲壮被初升的阳光温柔地覆盖,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场胜利默默哀悼与庆贺。
萧瑾言心中暗自思量:太好了,青州之战结束了。这意味着,终于可以从这硝烟弥漫的前线,抽调精兵强将,直指建康,解决掉那个昏聩无能、祸乱朝纲的昏君刘坤。
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决绝与正义的光芒,仿佛已经看到了那腐朽王朝崩塌的一刻。
刘坤高坐龙椅,脸上洋溢着得意的笑容,对着满朝文武宣布:“太好了,好一个齐国公萧成,扬我大宋国威!此次青州大捷,实乃我大宋之光,朕心甚慰。”
庾进,这位一向擅长察言观色的臣子,立刻上前一步,躬身行礼,声音中带着谄媚:“微臣恭喜陛下,正是陛下龙威所致,才让北魏大军望风而逃,我大宋威名远播四海。”
然而,并非所有人都沉浸在这虚假的欢庆之中。
魏无疾眉头紧锁,缓缓开口:“如此一来,萧成军功更盛,手握重兵,声望日隆,恐怕对我大宋而言,并非什么好事。”
庾进闻言,脸色微变,却仍试图以笑语化解这凝重的气氛:“秦国公,这大喜的日子,您怎么光说丧气话呢?萧国公乃是我大宋忠臣,他的胜利,自然也是陛下与我大宋的胜利。”
魏无疾却不为所动,坚持己见:“我说的都是实话,居安思危,方能长治久安。陛下,不可不防啊。”
刘坤闻言,眉头微皱,随即又舒展开来,笑道:“好了,不管怎么说,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,值得朕与诸位爱卿共庆。今日,朕要大宴群臣,共赏此功!”
大殿之中,萧瑾言身着朝服,衣袂飘飘,他缓步上前,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与敬意:“微臣恭贺陛下,我父亲于边疆之战,旗开得胜,此乃仰仗陛下龙威浩荡,天威难测,使我军如虎添翼,所向披靡。”
刘坤端坐于龙椅之上,目光深邃,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弧度:“好,萧瑾言,你父亲此番立下赫赫大功,保我边疆安宁,朕心甚慰,定要重重赏赐于他,以彰其忠勇。”
萧瑾言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动容,他深深一揖,声音诚挚:“陛下厚爱,微臣感激涕零,愿代家父向陛下表达最深的谢意,家父一生为国,此皆出于陛下之器重与信任,萧家上下,誓死效忠。”
刘坤轻轻点头,眼中闪烁着赞赏的光芒:“好,萧家真是满门忠烈,国之栋梁,朕心甚安。”
言罢,大殿内气氛一时凝重而庄严,仿佛连空气都为之肃穆。
正当众人沉浸在这份荣耀与敬意之中时,大殿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紧接着,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:“陛下,北魏乐陵公主拓跋柔,不日将至建康,欲与大宋进行和谈。”
刘坤眉头微皱,目光凌厉地扫向大殿门口,声音中带着一丝威严:“谁在外面说话?快请进来!”
话音未落,只见一名将士风尘仆仆地冲进大殿,他衣衫略显凌乱,脸上还挂着汗珠,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。他跪倒在地,气息未定,却又急切地重复道:“启禀陛下,北魏乐陵公主拓跋柔,正率使团前来建康,欲与我国进行和平谈判,此事紧急,请陛下定夺。”
此言一出,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。
北魏与大宋,多年来战火不断,如今乐陵公主亲自前来,无疑为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带来了一丝不同寻常的转机。
刘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,既有对未知局势的审慎,也有对和平曙光的渴望。
他缓缓起身,声音沉稳有力:“传令下去,准备迎接北魏使团,朕要亲自接见乐陵公主,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巾帼英雄,究竟有何意图。”
原来,萧成于万军之中,犹如猛虎下山,以一己之力生擒了北魏的主帅——拓跋懋。这位拓跋懋,非比寻常,乃是北魏皇族中赫赫有名的王爷,拓跋柔的亲二哥,其人在北魏军中威望极高,此番被擒,无疑是对北魏的一次重创。
朝堂之上,群臣振奋,庾进更是难掩激动之色,躬身行礼,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自豪:“恭喜陛下,北魏终于在这龙盘虎踞之地低下了头,此乃陛下天威浩荡,令四海臣服之兆啊!”
刘坤目光深邃,似乎在思考着更加深远的布局。他缓缓开口,声音沉稳而有力:“北魏乐陵公主亲临,意在割地求和,换回其兄拓跋懋。此番和谈,非同小可,关乎我大宋之未来,诸位爱卿,何人愿担此重任,出任和谈使者,为我大宋争取最大之利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