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4章 皇牌空战的传统艺能(细节修正完毕,放心食用(2 / 2)

可谁想得到,在部署完没几年,第二次星际间大战,也就是所谓的上次大战爆发了。而那些按照巴伐洛夫体系部署防空的星球,居然以称得上是绝对劣势的兵力,愣生生顶住了累积达到194次敌方空降攻击,强行守下了制空权。

直到这个时候,被提出二十三年巴伐洛夫体系,连带着全新的量子雷达系统一起,才开始正式被人重视。

在得到重视后,不是没人想学习这套体系的理论。但是不学不知道,一学吓一跳,学习这套系统最重要的门槛并不是经验什么的,而是数学。

原因也很简单,这套系统使用了包括传统电磁波雷达,量子雷达,空间感应雷达等在内的复杂雷达系统。系统间每种雷达的作用环环相扣,互相弥补各自的漏洞。这就要求对部署时,甚至得连地磁场、所在星系系统的潮汐锁定。大质量天体的磁场等原因都得算进去。

这可复杂多了,而且每个星球的情况不同,难以总结出一套真正意义上的普适性算法。目前为止,巴伐洛夫体系只有一套以地球为基准的参考公式给人用。

可别以为你算完了就结束了,剩下的就可以直接交给施工队负责。这套系统对布置位置和理论位置的误差要求极高,一般而言不允许出现±3米以上的误差。如此高的精度要求下,绝大部分时候都需要负责人下到具体地点来研究。

一般而言,能将巴伐洛夫体系使用好的军官,比起军人,倒更像是个数学家。

“那看上去只能强攻了,需要联系一下战舰部队吗?”邓恩开口问。

想要突破巴伐洛夫体系,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案,就是用绝对数量的飞机或者导弹硬凿进去。

现在他们虽然拿不出来绝对数量的飞机,但是天上可是飞着六艘联邦军舰的。他们只需要一次齐射,就可以发射1200发舰对地导弹。虽然舰对地导弹这种大目标,地空导弹可以拦截,但是只需要缩小范围后,其他的防空导弹就拦截不了了。

1200发舰对地导弹,对一个小区域而言,防空压力大到堪称泰山压顶。

诺埃尔手撑额头思考了一下,叹了口气:“实不相瞒,现在大气层内的我军战舰暂时得不到补给,而且在大气层内使用反物质武器对大气干涉极其剧烈,新维多利亚上毕竟还有六十亿人,原则上我是不想用舰上的导弹来对地攻击的,但是现在这个情况……”

“等一下!抱歉师长,我是说稍等一下……”廖勇突然出声打断了诺埃尔。

诺埃尔循声看去,廖勇和几个参谋正凑在一起讨论着什么,一个人在用基地的超算进行计算,另一个人正在调查最近的天文情况,而廖勇则是单独拉出来一份目标基地附近的雷达布置图在算着什么。

见此情景,诺埃尔有点好奇,开口发问:“怎么了?”

“廖上尉真是天才,这里的布置正如你所料,在布置的时候偷懒了,他们没有将地轴倾角和潮汐锁定影响计算进去,如果重新将这些结果造成的影响代入进去,从头开始计算的话……”伊凡诺维奇从计算窗口前站起身来,将数据和闪电提供的图像资料叠加后,一条蜿蜒曲折,但是清晰可见的路线出现在众人眼前。

“……就会有一条路?”奥利弗在军校的时候压根没学这个,他都做好强攻准备了,看着廖勇等三人折腾了一会就折腾出来一条路,不禁好奇地问。

“是的。”伊凡诺维奇点了点头,“而且,他们还漏算了很重要的一点——”

“什么?”这下邓恩的胃口也被吊起来了。

“根据计算,再过三小时左右,也就是午夜时分,我们这半球即将发生月全食,巴伐洛夫系统不注重光学侦测,根据闪电的情报,对方采用的光学探测设备相当落后,甚至连二十年前的性能都赶不上,换句话说,不具备在极弱光环境下进行超视距观测的能力。”伊万诺维奇回答。

“也就是说,等一会月全食开始了,只要我们沿着这条通道飞进去,他们就会和瞎子一样,什么都看不见?”奥利弗问。

伊凡诺维奇点了点头。

“牛逼啊独行侠,你是怎么想到的?”闪电听到这个结论,不由地夸了廖勇一句。

“师长您下来之前,我看过这附近的地形图,在最近一次更新,也就两个月前的版本,这里是没有这么一套体系的,但是现在有了,我就怀疑对方是不是偷懒了,毕竟这个至少在绝大部分情况下,都是符合巴伐洛夫体系的,而巴伐洛夫体系只是部署的时候算着麻烦,部署完了倒推是很容易的,花不了多少时间,所以就偷摸算了一下。”廖勇耸了耸肩。

“很不错,这次战役先记你一功。”诺埃尔很是满意。

“那这样的话,确实不需要麻烦战舰了。”邓恩点了点头,“但是,这通道说实话,是不是有些太……”

说话间,他将地图上出现的所谓通道标了出来。

这条通道大致呈螺旋状展开,中间有数个极其狭小的缝隙。最宽处约1500米,最窄处411米。

对陆军而言,这算得上是阳关大道。但是对转向半径少则百米多则千米的战斗机而言,这可真算得上是羊肠小道了。

“一般的战斗机肯定很难飞过去,但是以我定制机的性能,问题应该不大。”廖勇开口,“独行隼在亚音速段对目前为止所有的战斗机有着碾压级的机动性,之前在新希望我飞出来过最低94米的转向半径,如果是我执飞这次任务的话,我会把速度压到亚音速,以独行隼的机动性,这条路线说实在的,没什么难度。”

“不愧是我们的击坠王,思路确实足够大胆,那么,现在的任务就是,我们需要派出一架或者一个小队的战斗机,携带对地弹药,穿过这片网络,将位于这里的供电设施炸毁,按照我对联邦空军基地的了解,如果给这些地方供电的反应堆下线,将线路转到空军基地至少需要一个小时,这一小时就是陆军的进攻时间。”诺埃尔将地图上的一个点位改为高亮,说出了自己刚想好的计划。

并且,他刚说完,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廖勇身上。

整个66师,飞行技术最好的人都在这了,而廖勇的飞行技术是实打实的最强。这个任务,最合适的人选,有且仅有廖勇。

而且,他知道廖勇是要追查廖建华那桩陈年旧事的,而这就需要足够的军功。

当年在航校的时候,诺埃尔可没现在这么稳重,在AwAcS上犯了不少指挥错误。那会都是廖建华靠技术,愣生生把诺埃尔的糟糕计划盘活的。换句话说,当年廖建华没少给诺埃尔擦屁股。

现在,轮到诺埃尔给廖建华的儿子保驾护航了。并且,这份军功,诺埃尔也认为除了廖勇,整个66师,可能只有娜塔莉亚有能力拿。

考虑到这俩人的关系,给谁不都一样吗。

“这任务方案算是我找到的,按照惯例,谁提出谁执飞,自然是我来。”廖勇看到诺埃尔的目光,点了点头,对诺埃尔说。

对于飞行员临时提出的冒险战术方案,联邦国防军空军的惯例正如廖勇所说,谁提出谁执飞。这是对所有人负责,万一你让技术好的人去飞一个蠢猪提出的方案,结果这方案有问题,那个技术好的人折在任务里了,那不就亏大发了?

更何况,廖勇其实一点都不担心自己会失败。这任务几乎没有任何空中对抗,某种意义上和正式开赛前做圈速抢杆位的赛车差不多。

这要是换一般的飞行员可能玩不来,但是对廖勇而言,飞这个也只能说略有挑战。

“唉,年轻人啊,凡事多想两步,你这么突进去,要是对方在那边也布置一个粒子护盾怎么办?”

“那我就超低空飞进去,我的机体是量子晶体材料制作的,几棵树而已,没什么关系。”廖勇的意志很坚决,“而且,看之前的情况,在一个多月前这地方还是荒地呢,这点时间,他们也装不上一套粒子护盾。”

“如果对方有巡逻的战斗机呢?他们只要发现你,你不就白费了?”伊凡抛出了第二个问题。

“这确实是个问题,但是经过昨天的巡航,这个基地的方向似乎并没有巡逻部队。”廖勇回答。

昨天他可是在整个基地上上下下跑了一圈的,对各方面的情报都比较熟。

“那万一真遇到呢?”伊凡追问。

“那就直接硬冲,独行隼在低空也能飞到两马赫以上,并且我会尽量去贴近地面,这样一来可以限制对方的地空导弹射界,二来利用地面杂波和干扰弹干扰,就算炸不了,我也能跑。”廖勇回答。

“不错,你刚想的?”伊凡点了点头,廖勇的这些提案把他驳倒了。

“算是吧,在推测出可能存在通道之后我就在思考了。”廖勇回答。

“你这小子,我都有点被你打击到了。”伊凡笑着摇了摇头,叹了口气。

在66师的这三个月里,他对廖勇和娜塔莉亚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认知。这两个人看似刚刚毕业,实际上是比正常的军校优秀毕业生强出不止五个档次的。

在负责军队征召的高层那里,将军校生称为原石。服役的头几年,实际上就是把原石打磨成器的过程。而廖勇和娜塔莉亚不一样,两人在毕业之后就已经是完全体了,他们俩差的只是经验。

这种天赋,就算是见识过廖建华惊人发挥的伊凡都没见过。但是俗话说得好,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,人类联邦虽然有些腐朽,但是国家的活力还是很足的。因此,伊凡也只是感叹了一下自己可能是真的老了。

“你一个人去是不是太冒险了?”这次开口的是娜塔莉亚,“我和你一起去吧,女王隼的机动能力比独行隼还要强,而且多一架战斗机,挂载翻一倍,把握多少也高一些。”

这次廖勇不好拒绝了,娜塔莉亚的话处处在理,而且娜塔莉亚的技术和他比,两人不过是毫厘之差。

他认为娜塔莉亚的加入是有助于任务完成的,但是毕竟多一个人多一份变量,于是廖勇看向诺埃尔,希望征求他的意见。

“她是你的僚机,你自行决定,而且我也认为,两机比较安全。”

“那就拜托你了,娜塔莉亚,我需要你和我飞这个任务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