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氏的努力(2 / 2)

这日,孙氏瞧见太子从朝堂归来,面色阴沉,步伐沉重,便知太子定是又为朝中之事烦恼不已。她回到自己的房间,坐在梳妆台前,对着镜子细细思量起来。

“如今这局势,柳氏送汤不成,其他姐妹也各施手段,却都未见成效。我若能另辟蹊径,或许能引起太子的注意。”孙氏喃喃自语道。

想到太子那紧皱的眉头和疲惫的神态,孙氏心中有了主意。她唤来贴身丫鬟,让其准备好香膏和干净的帕子。

一切准备就绪,孙氏深吸一口气,鼓起勇气朝着太子的书房走去。一路上,她的心砰砰直跳,不断在心中演练着等会儿要说的话和要做的动作。

来到书房门前,孙氏轻轻敲了敲门,听到太子低沉的声音“进来”后,她小心翼翼地推开门,只见太子正坐在书桌前,手扶额头,一脸忧愁。

“妾身参见太子殿下。”孙氏轻声说道,然后缓步走到太子身后。

太子抬眼瞥了她一下,并未说话,又重新低下头去。

孙氏微微咬了咬嘴唇,鼓起勇气说道:“殿下,妾身见您如此烦心劳累,想为您按按头,舒缓一下疲劳。”

太子沉默了片刻,也许是实在太过疲惫,也许是被孙氏的诚恳所打动,他轻轻点了点头。

孙氏心中一喜,赶忙将手中的帕子搭在太子的肩上,然后双手沾上香膏,轻轻地放在太子的太阳穴上,开始缓缓按摩起来。

她的动作轻柔而有节奏,手指恰到好处地施加着力度。孙氏一边按摩,一边轻声说道:“殿下,您为国事操劳,辛苦了。妾身只愿能为您分担些许烦恼。”

太子微微闭上眼睛,感受着孙氏手指的力度,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。孙氏见太子的神情有所缓和,心中更加用心,她仔细地按摩着每一个穴位,希望能让太子感到更加舒适。

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,书房里只有孙氏轻柔的呼吸声和她按摩的轻微声响。太子的眉头渐渐舒展,脸上的疲惫之色也减轻了许多。

过了好一会儿,孙氏停下了动作,轻声说道:“殿下,感觉可好些了?”

太子睁开眼睛,看着孙氏,眼中多了一丝温和:“嗯,好多了,你有心了。”

孙氏福了福身,说道:“能为殿下效劳,是妾身的荣幸。”

从书房出来后,孙氏的心情格外舒畅。她知道,这一次的主动或许能为自己在太子心中赢得一份好感,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

孙氏第二次来的时候,依旧带着满心的期待与忐忑。她轻手轻脚地走进书房,看到太子殿下正埋首于一堆公文之中,眉头紧锁。

孙氏默默地走到太子身后,未等她开口,太子殿下却先开了口:“何时学的手法?”声音中带着一丝疑惑,却又没有太多的情绪起伏。

孙氏微微一怔,随即脸上泛起一丝红晕,赶忙答道:“回殿下,妾身见殿下整日为国事操劳,身心疲惫,便私下向府中的老嬷嬷请教,专门学了这按摩的手法,只盼能为殿下略解烦忧。”

太子殿下抬起头,目光落在孙氏的脸上,眼神中多了几分审视:“哦?你倒是有心了。”

孙氏垂下眼帘,轻声说道:“殿下肩负着天下重任,妾身能做的不多,只愿这小小的举动能让殿下在繁忙之余能有片刻的放松。”

太子沉默了片刻,重新靠回椅背,闭上眼睛,说道:“那你继续吧。”

孙氏心中暗喜,连忙再次将双手轻轻放在太子的太阳穴上,动作愈发轻柔。她能感觉到太子紧绷的肌肉在自己的按摩下逐渐舒缓,心中充满了成就感。

“殿下,妾身听闻近日朝堂之事颇为繁杂,不知殿下可否愿意与妾身讲讲,或许说出来能让心里畅快些。”孙氏小心翼翼地试探着。

太子轻哼一声:“你一个妇道人家,能懂什么朝堂之事。”

孙氏赶忙说道:“妾身虽不懂朝堂大事,但愿意倾听殿下的心声,为殿下分担些许压力。”

太子沉默了一会儿,也许是孙氏的真诚打动了他,他缓缓开口:“边疆战事吃紧,粮草供应不足,朝中大臣又为此争论不休,本太子也是烦心得很。”

孙氏一边轻轻按摩,一边说道:“殿下莫急,定能想出妥善的解决之法。”

太子叹了口气:“谈何容易啊。”

孙氏说道:“妾身相信殿下的智慧和决断,定能带领众人度过难关。”

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,孙氏的双手因为长时间的按摩而有些酸痛,但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。

终于,太子睁开眼睛,说道:“好了,今日就到这儿吧。”

孙氏停下动作,福了福身:“那妾身告退,殿下保重身体。”

太子微微点头,孙氏缓缓退出书房,心中满是期待,不知道今日自己的表现能否让太子对自己多几分关注。

孙氏自然知道不能天天以按摩的借口去找太子。她深知过犹不及的道理,若频繁以此为由接近太子,不仅会引起太子的厌烦,还可能让府中的其他人抓住把柄,借机生事。

这一夜,孙氏躺在榻上,翻来覆去难以入眠。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床榻上,她望着那片银白,心中思绪万千。“按摩之事虽能暂时引起太子的注意,但绝非长久之计。”孙氏暗自思忖着,“我必须另寻他法,才能真正在太子心中占据一席之地。”

她回想起太子那日的神情和言语,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丝半点的喜好和需求。“太子心系天下,整日为朝政烦忧,或许我可以从这方面入手。”孙氏想到此处,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。

次日清晨,孙氏早早起身,不再如往常般精心梳妆打扮,而是换上一身素雅的衣裳,前往书房。她向书房的侍从打听了太子近日所关注的政务和书籍,然后命人从府外购置了一批相关的典籍。

回到自己的院落,孙氏摒弃一切杂念,专心研读这些书籍。起初,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和复杂的政事让她感到头疼,但一想到太子,她便咬咬牙坚持了下来。她在书页上做满了批注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府中的先生请教。

几日下来,孙氏虽然疲惫不堪,但也对朝政之事有了一定的了解。然而,她并未急于在太子面前表现自己,而是继续等待着合适的时机。

这一天,太子在花园中散步,孙氏远远望见,心中一阵紧张。她深吸一口气,平复了一下心情,然后装作不经意地迎了上去。

“妾身参见太子殿下。”孙氏行礼道。

太子微微点头:“起身吧。”

孙氏起身,微笑着说道:“近日妾身读了一些史书和政论,颇有感触,不知殿下可愿听妾身一叙?”

太子眼中闪过一丝惊讶,随即饶有兴趣地说道:“哦?你说来听听。”

孙氏心中暗喜,她有条不紊地将自己的见解说了出来,言语中既表达了对太子的敬佩,又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。

太子听着,脸上渐渐露出了赞赏的神情:“没想到你竟有如此见识,倒是让本太子刮目相看了。”

孙氏谦逊地说道:“妾身不过是略懂皮毛,能得殿下夸赞,实乃妾身之幸。”

从那以后,孙氏不再仅仅依靠按摩来接近太子,而是通过与太子探讨政事、分享见解,逐渐赢得了太子的尊重和关注。

但是时间一长,太子殿下竟然说后宫不得干政。那是一个午后,阳光透过窗棂斑驳地洒在殿内,孙氏正兴致勃勃地与太子殿下谈论着近日朝堂上的一些决策。

太子殿下的脸色突然一沉,语气严厉地说道:“孙氏,后宫不得干政,此乃祖宗之训,你莫要忘了。”

孙氏听到这话,如同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,瞬间愣住了。她原本充满期待的眼神变得黯淡,脸上的笑容也僵在了那里。

片刻之后,孙氏才缓过神来,她赶忙低下头,恭敬地答道:“知道了,殿下。”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和失落。

孙氏的内心此刻犹如翻江倒海一般,她回想起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努力和付出,一心想要为太子殿下分忧,却未曾料到会换来这样的结果。她的眼眶微微泛红,却强忍着不让泪水落下。

太子殿下看着孙氏这般模样,心中也有一丝不忍,但身为太子,他必须维护宫廷的规矩和秩序。“你退下吧,好好反省。”太子殿下挥了挥手,示意孙氏离开。

孙氏缓缓起身,行了个礼,然后转身离去。每走一步,她都觉得脚步无比沉重。走出殿门的那一刻,她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,泪水夺眶而出。

回到自己的住处,孙氏扑倒在床上,放声痛哭起来。她的贴身丫鬟听到哭声,急忙赶来,看到孙氏如此伤心,心疼地问道:“夫人,这是怎么了?”

孙氏抽泣着说道:“太子殿下说后宫不得干政,我......我只是想帮他,却......”

丫鬟轻轻拍着孙氏的背,安慰道:“夫人,许是太子殿下一时心急,您别太往心里去。”

孙氏坐起身来,用手帕擦了擦眼泪,说道:“是我糊涂了,竟忘了这宫中的规矩。”

接下来的日子里,孙氏变得沉默寡言。她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地参与政事的讨论,而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整日以刺绣、读书来打发时间。

然而,孙氏的内心并没有放弃。她知道自己的方式或许不对,但对太子殿下的关心和支持从未改变。她在等待一个机会,一个能够重新让太子殿下看到自己真心的机会。

夜晚,孙氏常常望着窗外的明月,心中默默祈祷着:“愿太子殿下一切顺遂,也愿我能早日找到重新走近他的方法。”